全國芯片需求正在上揚,與此同時半導體产能受限,如果漲價效應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通膨自然就會跟着上揚。這也代表,半導體現在是個被忽略的通膨指標。

研究機構Southbay Research創辦人薩特林(Andrew Zatlin)認為,半導體产能面臨挑戰,到了2022年還會是個問題。半導體製造廠必須利用需要大量測試與微調的精密設備進行生产,因此生产晶片的過程會耗費一些時間。此外,對陸企銷售實施限製,也讓供應受限。
薩特林說,上述問題迄今尚未产生太大影響,因為大型公司持有可供應價錢保障的合約,然而實質世界卻受到影響。供應商沒有動機以持平的價錢銷售,因此产能受限。這迫使買方必須利用DRAM記憶體的現貨市場,結果推高價錢,迫使産業坐下來與供應商協商,並提出更高的價錢。
芯片價錢目前漲價約20%,問題在於,生产成本何時會轉嫁出去。由於許許多多产品都搭載芯片,因此會是能源、房屋價錢上漲之外,推高通膨的另一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