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是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電子産業,在最開始的時候,康佳是我國知名的家電産業巨頭之一,但因為市場上的家電品牌越來越多,導致康佳逐漸走向沒落,如“後來者”居上的小米對其他品牌所帶來的沖擊作用,這幾年,康佳集團的銷售業績也在不斷下滑,這種不景氣的市場行情讓康佳不得不另外找尋出路。
在2018年的時候,康佳正式進軍半導體工業擴展,其主要是擴展存儲芯片、物聯網器件以及各種光電器件。過了一段時間,康佳還成功創立了合肥康芯威存儲科技有限公司,重點擴展存儲芯片的研制和策劃。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康佳還投入了10.82億元人民幣創立了深圳市芯盈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是負責芯片的測試和管理銷售的渠道。自從去年以來,網上關於康佳半導體工業的消息就一直沒有消停過,其最初所傳出來的消息是關於康佳半導體範圍所研制的第一款芯片,這款芯片在出貨時的銷量就已經高達10萬顆。之後,康佳內部也對外透露了一則消息,表示康佳旗下的康芯威公司預計在今年售出1億顆儲存芯片。這個消息被傳出之外,康佳的股票就開始出現漲停模式,但不僅康佳的股價突然暴增,其公司的總市值也迅速增加了155億元。康佳這一路走來是非常坎坷的,它之所以能夠依靠半導體工業重振旗鼓,其背後與市場需求的增長有不可分割的聯絡。

去年,康佳集團的總裁曾傳來一個好消息,他表示康佳集團在半導體範圍中的年營收額已經突破了10億美元,對於一個剛進入半導體工業擴展不到兩年的新公司來說,能夠獲得10億美元的年營收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但這並不意味着康佳集團在未來的半導體範圍中不會面臨其他的挑戰,畢竟市場上有多個老牌的半導體産業,它們在市場上占據的份額也非常多,所以康佳面臨其他産業的挑戰也是在所難免的。提到我國的半導體産業,可能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是華為的海思、長江存儲以及兆易創新等這些知名的半導體産業。但是,康佳集團除了這幾個優秀的競爭對手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它就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積電),這家公司的能力是業界所公認的。
臺積電於1987年成立於臺灣,是世界上第一家專業製造集成電路的産業,該公司僅僅花了一個月時間,其營收額就已經成功超越華為和富士康。根據臺積電方面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去年的第一個月裏,臺積電的合並營收額為241億元人民幣,其營收額比同期上漲了大約32%,而且根據當日的股票收盤數據中顯示,臺積電那天的股票就上漲了1.5%,其總市值更是直接向3000億美元迅速靠近。雖然臺積電的能力非常雄厚,這可能會影響到康佳半導體产業的擴展,但康佳集團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威脅”。目前,康佳集團還與Micro LED範圍的知名産業巨頭雷曼光電公司進行合作,共同擴展。這裏所說的Micro LED是半導體範圍的一種光電顯示元件,其主要核心是氮化镓(當前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微發光二極管,它在半導體範圍中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而Micro LED之所以被康佳集團當做擴展重心,其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在半導體市場上優先開闊Micro LED顯示技藝,然後將這項技藝作為康佳與其他産業之間的競爭優勢,從而使集團在半導體範圍中的地位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