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信息報道,近日瑞士科學家Klaus·Ensslin教授在嶄新一期的《自然·納米技藝》雜誌上發表了首個超導量子幹涉裝置,未來將用於超導準粒子的幹涉方面的研究。
改論文的研究話題主要是利用石墨烯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超導量子幹涉裝置,用於演示超導準粒子的幹涉。
此幹涉裝置主要將用於促進量子技藝的擴展,同時也為超導研究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石墨烯是現階段已知的最薄同時也是強度最高、導電導熱性能最好的電源模塊新型納米材料。
2021年,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固態物理實驗室的Klaus·Ensslin教授研究表明扭轉雙層石墨烯可用於製造超導設備的基本組成部分約瑟夫森結,也是近幾年的研究重點。
在本次研究中,Klaus·Ensslin教授使用扭曲石墨烯製造出了首個超導量子幹涉裝置(SQUID),用於演示超導準粒子的幹涉。
傳統的超導量子幹涉裝置在醫學、地質學以及考古學等範圍已經被廣泛使用。雖然新研製的石墨烯幹涉裝置靈敏度並不優於傳統鋁製SQUID,且也必須冷卻至絕對零度之上2℃,但是嶄新的研究極大地拓寬了石墨烯的應用範圍,此前我們已經證明石墨烯可用於製造單電子晶體管,現在又增加了超導設備。
Klaus·Ensslin教授表示,超導量子幹涉裝置可以在量子技藝中容納量子比特,因此可用作執行量子操作的元件,而且石墨烯內存在不同的超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