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dia近日發布的2021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十強榜單引人關註。從榜單來看,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依舊被美日歐把控,如同過去的十幾年一樣。且前十名中,排名第一的德國英飛淩(Infineon)和第二名的美國安森美(Onsemi)的地位十分穩固,第三名往後的排名變化迅速。
細看榜單,全球功率半導體十強中有一半為日本産業,包括三菱電機(第4)、富士電機(第5)、東芝(第6)、瑞薩(第9)、ROHM(第10)。歐洲占據3席,除了第一的英飛淩和第三的意法半導體外,還有位於荷蘭的恩智浦。美國,此次除了排名第二的安森美外,威世也榜上有名,排名第七。中國僅有一家産業入選——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排第八名。
1、英飛淩
排名第一的英飛淩,其功率半導體在2021年的銷售額比2019年增長了三成,達到了48.69億美元。
雖然在2021年英飛淩也曾多次上調芯片價錢,但是由於2021年2月德州冬季風暴導致其當地晶圓廠停产,2021年三季度馬來西亞疫情導致其位於當地的封測廠的产出也受到了影響。隨後,在2021年9月,受德國德累斯登大停電影響,英飛淩位於當地的晶圓廠的产出也受到了影響。
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英飛淩2021年營收的增幅。不過,在2021年9月,英飛淩位於奧地利菲拉赫的300毫米薄晶圓功率半導體芯片工廠正式啟動運營,也為其營收的增長供應了一些助力。
2、安森美
安森美2021年的功率半導體業務營收為20.5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7.2%,排名第二。此前以4.3億美元的價錢從GlobalFoundries手中收購了前IBM東菲什基爾工廠的300毫米晶圓廠,這也助力其2021年的營收增長了27%,達到了20.51億美元。
3、意法半導體
意法半導體2021年的功率半導體營收為17.14億美元,同比大漲52.2%,排名上升了一位至第三。這主要得益於意法半導體产品的漲價效應以及产能的擴張。
自2020年底至2021年底,意法半導體至少進行了三輪漲價。
此外,2021年意法半導體的資本支出也達到了約21億美元,其中14億美元將投入全球产能擴建,7億美元用於意法半導體的策略計劃。包括,幫助在建的意大利Agrate 300mm(12吋)新晶圓廠、意大利Catania的碳化矽(SiC)工廠,以及法國Tours的氮化镓(GaN)工廠。
4、三菱電機
三菱電機2021年的功率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長18%,達到了14.76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三菱電機已經在意大利米蘭附近建成了一座專用於功率和模擬半導體的300毫米晶圓工廠,預計將於2022年下半年投产。
5、富士電機
富士電機2021年的功率半導體營收為11.73億美元,同比增長23.7%。
在产能方面,富士電機目前沒有300毫米的增产計劃,專註於200毫米的增产。2021年8月,富士電機宣布計劃追加投資400億日元(3.65億美元)擴充功率半導體产能。其中,大約250億日元會投入公司在馬來西亞的晶圓廠,開始生产8英寸矽晶圓,改善生产效率。馬來西亞廠預定2023會計年度開始生产功率半導體。其余150億日元則會分配到包括日本松本廠在內的其他地方。
此外,富士電機還曾表示,在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的背景下,決定將功率半導體的資本支出(包括對SiC功率半導體的投資)增加到1900億日元。
6、東芝
東芝2021年的功率半導體營收為9.96億美元,同比增長13.4%。
今年2月4日,東芝電子元件及存儲裝置公司就宣布,將在日本石川縣的主要分立器件生产基地(加賀東芝電子公司)打造一座新的12英寸晶圓製造設施,以將其目前的功率半導體产能提高到2021年的2.5倍。Vishay在2021年的功率半導體營收與東芝一樣,都是9.96億元,不過同比增幅更高,達到了28.7%。
7、威世
威世(Vishay)2022財年第一財季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635.60萬美元,同比增長28.12%;營業收入為8766.50萬美元,同比上漲24.19%。
威世是一家分立半導體和無源元件的全球領先的製造商和供應商。半導體包括MOSFET、二極管和光電元件。無源元件包括電阻产品、電容器和電感器。該公司於1962年在特拉華州成立,並在賓夕法尼亞州的馬爾文63蘭卡斯特大道設有它的主要行政辦事處。
8、安世半導體
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2021年的功率半導體營收為6.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8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3.3%,排名上升了一位至第八。
而根據聞泰科技公布的年報顯示,2021年其半導體業務(包括功率半導體及分立器件)營收為138.03億元,同比增長39.54%,毛利率37.17%,凈利潤為26.32億元,同比增長166.31%。
安世半導體是全球分立器件IDM龍頭廠商之一,在中國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排名第一,其产品線中二極管晶體管产品居於全球排名第一,標準邏輯器件产品居於全球排名第二,小型號MOSFET居於全球排名第二,車規MOS更是僅次於英飛淩,全球市場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安世半導體的營收位居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工業第6名,相比2020年上升了3位。
安世半導體曾為荷蘭産業,於2019年被聞泰科技收購,2021年7月,安世半導體完成了對英國Newport Wafer Fab的100%收購,進一步強化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車規产能的布局,並於四季度啟動Newport代工产能向IDM自有产能的逐步切換。
9、瑞薩電子
瑞薩電子2021年的功率半導體營收為6.4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7.7%。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3月,瑞薩位於日本茨城縣的那珂廠的N3大樓(12英寸晶圓产線)發生火災,對於瑞薩電子的車用電源模塊芯片帶來較大的产出損失。
10、羅姆
羅姆半導體上一財年營業收入4521.24億日元,同比增長25.6%;營業利潤714.79億日元,同比增長85.7%;凈利潤668.27億日元,同比增長80.6%。公司預計,下一財年營業收入5100億日元,營業利潤760億日元,凈利潤600億日元。其終端應用營收占比中,智能汽車收占36.5%,消費電子占30.8%,工業電子占15.4%,計算機占11.3%,通信占6%。
值得註意的是,羅姆計劃擴充位於馬來西亞吉蘭丹廠的产能,總投資約為9.1億林吉特(約13.8億元人民幣)。
小結
從廠商經營動向看,英飛淩、意法半導體兩大歐洲功率半導體廠商正快速向12英寸工藝遷移,安森美也預計將在2023年後全面引入12英寸工藝,相比之下日本廠商從8英寸向12英寸的遷移較為緩慢。
從地域劃分來看,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如同過去的十幾年一樣,依舊被起步較早的美日歐廠商把控。數據顯示,憑借着先進的技藝和生产製造工藝,以及領先的品質管理體系,美日歐占據了全球約60%的市場份額。相比美日歐強勢的市占率,中國在此次榜單中僅有安世半導體入選。
近期全球功率半導體产能緊缺,目前海外進口缺貨漲價,市場供不應求,國內供需矛盾日益凸顯。产業鏈下遊相關工業顧客進口替代意願強烈,安世半導體等具備核心技藝能力、产品品質、性價比優勢以及产能的國內龍頭迎來絕佳的顧客導入窗口期,产品導入進度加快,國产替代的進程有望加速。